2012年7月31日

來到蘭嶼


來到蘭嶼,在細雨多雲的日子。
2012年7月23日,低氣壓的不穩定氣流在台灣外圍徘徊變化著。
下雨有,烏雲有,太陽很少有。
遊興有,笑容有,當地達悟族人含蓄的歡迎心意有,綿延的陰雨帶來的挫折小小有。
實在是因為蘭嶼真是個令人感到舒適的地方。

島很簡單,你來,有興趣深入瞭解認識,達悟族人就招待你。這裡不時興用力招攬客人那一招。看似拙於言辭的靦腆笑容裡,藏著對於自己文化的驕傲和深刻認識,講起故事來語氣清淡,內容卻極豐富。

島不簡單,圖騰、拼板舟、飲食、傳統地下屋、男女分際、特有生物、環境保護、政權更迭、核廢料儲存問題,達悟人心裡雪亮清楚。這是他們的島,他們的文化,他們的獨特。

達悟族語言不通台灣島的原住民語,而通菲律賓的巴丹島;「但是他們沒有文化了,被殖民的西班牙人消滅了。所以他們來這裡看到我們的文化,他們好羨慕。」民宿的老闆娘驕傲地說。

東清灣。在這裡可以體驗拼板舟。
拼板舟由21塊木頭拼製而成,各部位使用的木頭材質各自不同,以適應需求,
例如,舟的龍骨就要用台東(番)龍眼木。
所以看到好樹苗,趕緊刻上族徽,做下標誌,將來才有好木材造舟。
拼板舟一般可用七、八年,是達悟人捕魚的重要工具,雙槳滑行,挺費腰力。
坐在舟上從海上看蘭嶼,「我們生活在海島上」的感覺十分強烈。

蘭嶼的圖騰各自有其代表意義,W表示海浪,菱形是幸運的象徵,箭頭期許勇往直前,鈕扣則是財富的象徵。
左邊的人形紋是傳統版,頭頂著矛;之後,西方基督東傳,矛便成了十字架(右上中間)。
以前沒有串珠的年代,用的是倒地鈴小小的黑色種子,真是細活。
朗島部落的伊娜細細為我們解說達悟的圖騰和文化。
右下的木魚是蘭嶼重要的飛魚(有翅膀的)和白毛(沒翅膀的)。
上方的項鍊尾端吊著鉛筆海膽,沒筆的時代用海膽畫在石頭上學圖騰;白色的顆粒是「薏苡」的種子。
達悟族的傳統三原色:「白」,取自五爪貝的殼;「紅」,取自島上紅土;「黑」,取自柴燒後的炭。

達悟族有很嚴格的社會規範,餐具也各有其功用,不可混用。右上是芋頭盤,右下是飛魚盤,
左下則是豬肉盤,邊邊的小格是放鹽的地方。全家人到齊之後才能開飯。
吃的魚也有分男人魚、女人魚和老人魚。基本上是個男尊女卑的社會。

蘭嶼的核廢料放置場。這附近的道路品質最好,還有雙向道。
在蘭嶼貯存場不遠有這個小港口,專門運送核廢料用的。
小港口的警告公告字跡模糊,非常難讀。

就在岸邊,完全不必出海,礁石間便可看到絢爛的熱帶魚和珊瑚礁。來蘭嶼不浮潛就可惜了。

野銀部落擁有保存最完整的傳統地下屋聚落,不少老人家依舊住在傳統屋舍當中。
地下屋地基砌的很工整,石頭取自山上和岸邊,還做有排水溝以防淹水。
靠背石,光看就很愜意了,真真是「隨風獨自涼」。

島很簡單,一條沿海的環島公路,配上一條翻山嶺的橫貫公路,車不多,人不多,輕鬆自在,視線的每一個變換就是一道美麗的風景,相機成了最忙的工具。同行的一位友人沒帶相機,這也是很浪漫的選擇,一切美景留在眼中、心中。

島不簡單,雖然每個地方都被漢人標出漢語的名稱,但達悟人在方便遊客辨認的妥協下,不甘自己的地盤被漢語淹沒,為各地名稱和生物,重新標上達悟語,寫上漢語註解,將自己的文化認真而確實地介紹給遊客。

島很簡單,你來,什麼都不必做,休息就好。發呆亭和美景任君使用。達悟人最讓我欽羨的,莫過於家家都有發呆亭。吃飯問題也不擔心,東清部落幾家餐廳相當不錯,炒飯做的比台灣好。

島不簡單,你來,很想做點什麼,可以選擇體驗拼板舟、夜觀蘭嶼獨特的動植物生態、登山認識台灣唯一的雨林景觀、岸邊礁石的浮潛、衝浪、帶氧氣筒的深潛,在無光害的環境下被滿天星斗包圍,或者有幸讓達悟朋友帶去田裡挖水芋和地瓜,少不了和當地朋友聊天,甚至與四處亂晃的阿貓阿狗阿羊阿豬大眼瞪小眼。

羊,羊,羊。第一次在夜晚無光害的漆黑道路上被羊包圍,酷。

閒晃的人遇上閒晃的動物。

以安山岩為主要構成物的蘭嶼,可以栽種的面積有限,芋田整得極好,看得出來受到細心的照顧。

兜風吧!這是蘭嶼最究極的享受。
天清、天雲、天雨;順時針繞、逆時針繞;走走停停或者呆呆向前衝,各自有其風情,任何角度都是美景。

喜歡蘭嶼的剛剛好,剛剛好大,剛剛好小,剛剛好的人口密集度,剛剛好的遺世獨立,剛剛好的踏實生活,以及剛剛好的文化與環境融合的fu。

13 則留言:

  1. 我要分享你的文章~~可以嗎??

    回覆刪除
    回覆
    1. 是可以。不過我更期待看到妳自己的紀錄,讓我體會我沒發現的視角。

      刪除
  2. 好深入細膩的描繪,
    輕快富節奏感的筆調,
    讓颱風假濕悶的心情,
    也跟著整個飛揚了起來。

    感覺您這篇大作來得正是時候,
    雖然我沒到過蘭嶼,
    但最近一直跟蘭嶼的植物產生密切接觸,
    除了相伴多年、已經遍及台灣本島的蘭嶼羅漢松;
    年初夜宿台東任職蘭嶼的民宿主人,
    跟我講了一整個晚上精彩的蘭嶼故事,
    離去時還送我兩小棵的蘭嶼芙蓉(聽說在離開後山很難伺候,但現在還健在);
    個把月前,長榮路喜歡奇花異草的美術社老板,
    不期然地送我兩株蘭嶼柿、台東龍眼樹苗及...
    最後就是上禮拜在大寮台電訓練所剛認識的幾棵蘭嶼蘋婆。
    哇,蘭嶼真是個好特別的地方,
    可惜您好像沒對那讓我嚮往的「台灣唯一的雨林景觀」,
    多一點點的描述...

    回覆刪除
    回覆
    1. 嗚.....你戳到我的痛處,對於「雨林景觀」這次沒能成行啊。
      沒關係,有遺憾才有下一次造訪的積極動力。

      刪除
    2. 拼板舟由21塊不同材質的木頭拼製而成,代表要砍掉21棵樹木,
      也代表造一艘拼板舟要花十數年或數十年的光陰。

      我家那棵台東山龍眼小苗,
      從此看到它有著不同的意義了,
      原來它就是用來製作拼板舟龍骨的,
      謝謝啦~

      刪除
  3. 並不是指21種材質的木頭,而是要有21塊木頭,不同材質和形狀的木頭用在不同區域。
    不好意思,我沒問得那麼仔細,無法一一列出各種木材所使用的位置。
    樹木對達悟人而言很重要,是可以傳世的財產,跟土地一樣。所以一棵樹可能主幹是留給老大,上枝會留給老二,大家要橋好,不是隨隨便便可以砍的。
    而且造舟時家族人會幫忙,是件大事。

    回覆刪除
  4. 一棵樹木只取一片,所以要砍掉21棵樹。
    每棵樹被選定之後,就被作記號由家族認養,
    所以造一艘船要從認養樹林開始。
    而且每艘船有一定的大小,
    不是說造就造,要造多大就造多大(我指的是前陣子那艘不被承認、具有政治色彩特大號的...)
    我聽民宿主人是如是說~

    回覆刪除
    回覆
    1. 原來如此,造舟比我預想的更加工程浩大。
      蘭嶼的樹木其實不多,綠油油的表面下其實是堅硬的岩塊,樹木紮根不易,大多生長著蕨類、短草、爬藤植物和灌木(以我淺薄的植物觀察)。不過羊兒們挺開心的,不缺食物。

      刪除
    2. 總算找到2011年7月間與大家分享的文章:

      這篇「為宣傳建國百年的神話而造舟」,公民記者寫到精髓裡面去了,看了讓自己也感到慚愧~
      http://4sacca.blogspot.tw/2011/07/blog-post_9939.html

      刪除
    3. 謝謝分享。在蘭嶼體驗拼板舟的船主兼教練也有參與十八人大舟的划行,當時對這個大舟並無多加討論,只說明了實際划行時的操作手法。
      現在看了這篇文章,覺得文化真的是很深層的東西,哪裡是一兩天的拜訪就能瞭解的。尊重並保留便是為全人類積最大的福分。

      刪除
  5. 真棒的記錄,謝謝你!

    可不可以應喜愛你文章的老花眼讀者小小要求~字放大一些,拜託了!

    回覆刪除
    回覆
    1. 謝謝典陽。
      因為我的電腦是Apple的,跟Window系統呈現出的畫面會有一點不同,所以我只能就我能看到的找出我覺得最理想的呈現畫面。
      不過妳可以自己把妳的螢幕字體放大哦,你找一下功能鍵,選取放大,就可以放大到妳看得舒服的大小了。

      刪除
  6. 謝謝指導,我得研究一下我的電腦囉!

    回覆刪除